<acronym id="1l8cm"><label id="1l8cm"></label></acronym>
  • <tr id="1l8cm"><label id="1l8cm"></label></tr><td id="1l8cm"><strike id="1l8cm"></strike></td>
    <td id="1l8cm"><strike id="1l8cm"></strike></td>

  • <acronym id="1l8cm"></acronym>

    <td id="1l8cm"><ruby id="1l8cm"></ruby></td>

    世界杯熱點別亂蹭!音頻侵權也可能賠得傾家蕩產

    來源:傳媒茶話會 2022年12月10日 09:53

    導 讀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作為全球頂級體育賽事,對媒體、平臺而言,這也是一場受眾注意力和流量的爭奪戰,因此也成為侵權的高發區。

    在世界杯開幕的前一天,傳媒茶話會發布《想蹭世界杯熱點?當心5種行為讓你惹上版權官司!》一文,提醒大家蹭世界杯熱點需防范5種侵權行為。

    但侵權現象還是發生了!

    世界杯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云聽”的監測結果顯示,世界杯賽事節目在音頻領域的侵權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

    世界杯賽事版權侵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相比于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看”,更具伴隨性、更省力的“聽”正成為視聽消費新時尚。

    上班通勤、開車的路上、睡前、健身鍛煉……聽新聞、聽書、聽相聲越來越普遍,“耳朵經濟”正展現出勃勃生機。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音頻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6.4億人,預計2022年將達到6.9億人,2022年中國網絡音頻的市場規?;驅⑦_到312億元,同比增長41.8%。

    但在網絡音頻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后,為了搶奪用戶、流量,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拿到資源的侵權行為也在網絡音頻領域蔓延,成為干擾有聲市場良性發展“毒瘤”。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告訴傳媒茶話會,目前網絡音頻侵權呈現三大特點:

    侵權成本較低、侵權規模大、播放量大;

    單一行為侵犯的著作權權利多樣化,多涉及改編權、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權利;

    平臺與直接侵權人共同侵權。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姚歡慶談道,音頻領域常見的侵權形式主要是復制他人的音頻進行傳播。在互聯網時代,侵權行為往往很隱蔽,不容易被發現,造成的后果嚴重。

    有聲書、有聲節目的侵權案例已屢見不鮮。

    比如,荔支公司未經騰訊授權許可,通過其官網和“荔枝”應用軟件為用戶提供《三體》在線收聽及下載服務案;“氧氣聽書”未經愛奇藝授權許可為用戶提供《奇葩說第三季》在線收聽及下載服務案等,前者,法院判決荔支公司賠償騰訊公司500萬元。

     

    這一次,侵權的“黑手”伸向了卡塔爾世界杯賽事節目。

    今年,根據《2022卡塔爾國際足聯世界杯?媒體和市場營銷規定》,總臺擁有卡塔爾世界杯在中國(除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獨家電視和新媒體版權及分許可權利。同時,總臺也發布版權聲明,將賽事節目版權只轉授權給了中國移動咪咕等6家單位,而其他機構均未獲得授權。

    雖然總臺聲明在前,但為了流量和粉絲,也有甘冒法律風險的鋌而走險者。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云聽”監測數據,自11月21日開賽以來,截至12月8日18點,共發現近440起涉嫌直播侵權、70余起涉嫌點播回聽侵權,涉及蜻蜓FM、喜馬拉雅、華為收音機、嗶哩嗶哩、喜歡聽、網易云、阿基米德、芒果動聽等20余個平臺。其中,喜馬拉雅和嗶哩嗶哩的個人主播直播間成為涉嫌侵權高地。即便在“云聽”向各涉嫌侵權方發送告知函后,喜馬拉雅和嗶哩嗶哩仍然每天能被監測到涉嫌侵權的行為。

    比如,11月22日,“云聽”對卡塔爾世界杯3個場次進行直播、點播侵權監測,在監測的12個音頻APP中,發現直接侵權行為21起。其中,直播間侵權12起,且均在嗶哩嗶哩、喜馬拉雅。 有一家地方廣播媒體,不僅在廣播節目中穿插轉播了阿根廷隊與沙特隊比賽時的2段現場情況,還將節目在其入駐的喜馬拉雅、蜻蜓FM、華為收音機平臺上播放。

    平臺能以 “避風港原則”免責?不一定!

    此前,由于法律定義模糊,體育賽事網絡直播版權保護難度很大。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著作權法將直播、短視頻等視聽作品也納入法律保護范疇,強化了相關權利法律保護力度。

    “云聽”的監測結果顯示,總臺世界杯節目被侵權形式多樣、主體多元。從涉嫌侵權的形式看,有直播、轉播、二創解說等多種類型;從涉嫌侵權主體和關聯方看,涉及傳統廣播媒體、自媒體主播、互聯網平臺。

    這些行為是否能被認定為侵權?具體侵犯了哪些權利?

    王輝認為,先授權后使用是著作權法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未經授權,廣電媒體在電視臺、廣播頻率上直播、轉播世界杯節目,涉嫌侵犯總臺享有的卡塔爾世界杯節目的廣播權;廣電媒體、自媒體主播將世界杯節目內容搬運到在第三方平臺的媒體賬號、自媒體號上傳播,涉嫌侵犯總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但是,自媒體主播解說、評論卡塔爾世界杯時引用到總臺相關節目內容,這是否構成侵權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如果是出于個人學習、欣賞、研究,且引用部分比例較小或不是作品最核心的內容,而且并未影響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損害權利人合法利益,就構成合理使用。否則,則構成侵權?!?/strong>王輝談道。

    據“云聽”監測數據,網絡音頻平臺成為總臺世界杯節目被侵權的重災區。喜馬拉雅、華為收音機、阿基米德、蜻蜓FM等存在數量不等的涉嫌侵權的音頻內容。

    那么,這些第三方平臺是否要承擔連帶責任?

    “平臺應當承擔何種責任,需要根據具體的行為類型個案分析?!币g慶談道,根據《民法典》第1195條、1197條的規定,如果平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的存在,且未采取合理措施的,則與上傳者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平臺不知道,也不應知道,則適用“避風港原則”,在接到通知后采取刪除等必要措施。

    從具體的實踐案例來看,在騰訊公司訴荔支公司侵犯《三體》音頻著作權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理認為,《三體》是國內最具知名度的科幻小說之一,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荔支公司應當知道,權利人不可能免費許可他人使用該作品。荔支公司明知或者應知其平臺主播傳播侵權音頻,其未采取制止侵權的必要措施,構成幫助侵權,不適應“避風港原則”。

    同理,作為極具商業價值的世界杯賽事,相關平臺上存在涉嫌侵權音頻內容,且沒有采取必要措施,如果對簿公堂,《三體》音頻著作權案的判決或有參照意義。

    王輝建議,為避免侵權,媒體應加強內部版權管理制度,對使用的配音、音樂、有聲書等作品進行版權溯源,來源不明、未獲授權的一律不使用,堅持先授權后使用、正版化運用?;ヂ摼W平臺應對用戶及表演者上傳的音頻內容加強審核,對未獲版權或版權來源不明的作品要求上傳者進行標注;暢通權利人通知、投訴相關侵權行為的處理渠道并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

    音頻侵權也可能面臨懲罰性賠償

    近年來,總臺多措并舉保護版權,針對侵權果斷“亮劍”。

    今年8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終審判決了總臺訴聚力傳媒侵權案。聚力傳媒在其運營的“PPTV視頻”網站設置“世界杯”專題頁面,截錄總臺享有專有權利的2018世界杯電視節目,制作800余段GIF格式視頻,擅自通過直播間實時轉播比賽電視節目構成侵權,判賠總臺400萬元。

    據傳媒茶話會了解,總臺還不斷創新版權管理模式,提升版權保護效率。

    一是,提前打“預防針”,亮出堅決保護版權的態度。無論是此次卡塔爾世界杯,還是此前的北京冬奧會、2020東京奧運會,重大賽事版權保護聲明已成為總臺常規操作。

    二是, 統一版權經營權,推行音頻節目版權獨家代理模式。 去年12月,總臺總經理室正式授權央廣傳媒集團在車聯網系統獨家經營總臺廣播頻率直播流。 今年上半年,總臺進一步擴大“云聽”獨家經營權范圍,載體從車聯網系統擴展到全域,內容從廣播頻率直播流擴大到所屬音頻節目。

    三是深度開發版權資源??偱_搭建版權內容生態,加強版權經營管理,提升平臺資源和渠道整合能力,通過打造全終端產品渠道、拓展全維度產品價值,全面提升版權內容的長尾價值,推動總臺欄目傳播優勢向新媒體延伸、優質內容向新媒體端集結,實現對作品的多次呈現,多元利用和多次收益。

    姚歡慶認為,作為總臺音頻節目版權獨家運營機構,如果“云聽”在音頻領域發現對總臺世界杯節目內容的侵權行為,可以名正言順地主張要求停止侵害并賠償損失,針對屢次侵權者,還可以主張懲罰性賠償。

    據傳媒茶話會了解,目前,“云聽”堅持維權與合作并舉的版權保護策略。一方面,亮明保護版權決心,針對侵權行為,積極維權,發揮作為移動音頻國家隊在尊重原創、捍衛版權、凈化網絡音頻內容生態方面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以開放合作姿態,充分發揮總臺新媒體平臺優勢,推進與互聯網平臺、全國各地電臺頻率的版權簽約合作進程,促進音頻內容正版化,讓主流聲音、優質內容在“云聽”涌動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為用戶提供高品質聲音產品服務。

    文中部分圖片由微信公共圖片庫提供


    AⅤ无码一级A片在线视频免费